“鸡脸识别”...物联网在农业中的运用能否走到多远?
2019-11-20
随着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(MIT)的Kevin Ash-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,物联网技术发展已经走过了数十个年头。随着技术的不断累计与发展,物联网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 
随着时间的推移,物联网也不仅仅集中在智能家居、智慧城市和追踪定位这些比较高、大、上的领域,也慢慢的向农业方向进行转移。

物联网技术其实很早都在农业方面进行尝试,但是都是集中在比较浅显的领域上的运用,比如运用传感器来对于农作物生产环境进行检测,然后通过分析层对于所检测环境的分析,对农作物生产所缺少的元素进行手动添加。
 
2019年11月15日至18日,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南昌举行,会上出现了不少“科技范”十足的智能机器设备亮相,成为了人们争相围观的焦点。




1、“鸡脸识别”
 
在数字农业农村展馆里,可实现“鸡脸识别”的智能机器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。
 
通过现场展示,这台“鸡脸识别”智能机器人通过来回在人群中走动,可以将正在靠近物体的温度值显示在随身附带的电子屏幕上。
 
这款智能机器人可以通过来回走动,来帮助管理人员精准的捕捉到鸡群中的敏感温度,帮助管理人员快速的甄别可能存在感染源的鸡.同时据相关负责人谈到,这款智能机器人还可以通过检测鸡的眼神和鸡冠来分析其健康状况,从而最大程度上减轻工作人员巡检的压力。
 
除了“鸡脸识别”这种新奇的技术外,该款智能机器人还携带多个传感器装置,能够收集所处环境下各个环境数据,帮助人们实现最大程度的健康养殖。


2、AI养猪
 
此次首次出现的“AI养猪”同样也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眼球。
 
来自新希望集团的AI养猪解决方案,通过智能技术对栏舍中每一头猪匹配一个专属的ID,其中ID能够检测猪的数量,配备的高清摄像头能够对猪仔的生长状态进行跟踪记录,再利用人工智能来对每头猪的生长状况进行智能分析,规划出最适合猪仔生长的环境。

3、生长传感器
 
除了动物养殖之外,植物养殖也是推出了不少新奇的技术。
 
其中树木生长传感器、茎秆微变化传感器......吸引了不少人的围观。
 
根据展台上展示效果可知,密密麻麻的数十台传感器实时监控着种植环节的各项指标,并自动反馈到我们的种植平台上,对我们生产的农作物是实现精细化的生产管理,让农作物生产达到最佳化的生长条件与水平。
 
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,“物联网技术正在为农业插上科技的“想象翅膀”,让传统的农业告别了靠天吃饭的窘境,尤其是对于大规模养殖业或是种植业,物联网技术带来的革新也为其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。
 
总而言之,这些看似“稀奇古怪”的技术可能在目前状态下看似宣传的成分大于实际的效果,但是不可否认,这些物联网技术必将给传统农业的生产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,你我拭目以待!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本文转载自中国经济信息社,如须转载或复制,请注明出处及来源

© 2019 - 2030 四川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蜀ICP备18005700号 | 联系方式:+86-0816-2410499